当前位置:首页>旅行记录>著名曲艺作家高玉琮畅谈天津曲艺文化、轶事

著名曲艺作家高玉琮畅谈天津曲艺文化、轶事

2023-04-19 23:50:29

6月19日下午,老魏茶舍名家公益沙龙第39期在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三楼圆满举行,著名曲艺作家高玉琮畅谈天津曲艺文化、轶事通过一个个曲艺前辈从艺的轶事折射出曲艺文化发展的历程,令许多年轻观众了解了不少曲艺早期发展阶段的情况,增添对曲艺历史进行研究的兴趣。


   高玉琮资深曲艺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编剧。《相声大辞典》、《中国曲艺大辞典》执行副主编,刚刚完成大学教材《中国曲艺简史》的编撰工作。


   高玉琮自幼酷爱曲艺艺术,13岁(1957年)发表曲艺处女作,1978年在创作的同时,开始进行曲艺研究。至今,他创作包括相声、快板书、数来宝、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铁片大鼓、西河大鼓、二人转、京东大鼓、曲艺小品等节目300多段。代表作有曲艺小品《卖鱼》(刘亚津、王馥荔表演,为天津市第一个参加央视春晚的节目)、长篇快板书《武林志》(合作,张志宽演唱,33回)、长篇快板书《场外搏斗》(张志宽演唱,16回)、曲艺小品《新女起解》(魏文亮、女演员先后也刘桂娟、张晶、姜亦珊表演)、京东大鼓《津城美》(董湘昆演唱)、快板书《颂名城》(高明远演唱)、快板书《一代宗师李润杰》(张志宽、李少杰、王佩元演唱)等。1978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相声的本质——讽刺》。自此,开始撰写曲艺论文,至今,共撰写近百篇。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撰写专题片《百年板声》(十集,介绍了快板书、数来宝、快板、山东快书、金钱板和天津快板)、《中国相声大师》(七集,介绍了朱绍文、李德钖、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马季),并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任《21世纪的文艺发展》、《常宝霆舞台生涯七十年》、《中国快板书优秀曲目选》、《铿锵竹韵五十年》等书籍的主编。。自1982年开始,数十次担任天津市和国家级曲艺赛事评委。


   高玉琮老师面对喜爱曲艺的观众非常开心,先是简单地做个自我介绍,然后和大家说:“今天我给大家多讲讲曲艺历史当中的轶事,这些都是真实的事儿,只是没有列入史书。但是通过这些轶事,也反映出我们的曲艺文化,我们曲艺前辈们的生活,他们生活的困苦、从艺的艰辛,这是现在的人们不应该忘记的。”


   高玉琮老师从同一天杨少奎代拉师弟李润杰和赵佩茹收徒李伯祥这个轶事讲起,一个个曲艺前辈的历史典故、生活轶事、学艺趣闻等,观众听得十分认真,不仅有很多年轻的观众,还有天津市曲艺团著名曲艺作家杨妤婕也专程赶来听高老师讲课。


   大家对高玉琮老师以鲜活的例子梳理天津曲艺文化的讲述方式很赞同,当讲到爱国艺人张寿臣先生为了躲避去日本演出,推说晕船晕高,结果在劝业场演出时被迫天天爬楼梯,躲避宪兵队的跟踪。许多观众都发出赞叹的声音,也为相声艺人的智慧和气节所佩服。当讲到年幼的常宝堃(小蘑菇)在后台通过几句简单问话,巧妙地套出当时的时调大王高五姑的真实年龄,大家都发出会心的笑声,一件小事显示出常宝堃过人的才智。

   特别是说到雷琴的创始人王殿玉和卢派梅花大鼓的创始人卢成科都是盲人,却经常结伴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大家感到很奇怪,原来这老二位是去听电影当中的音乐,借鉴到自己的曲种当中,改进自己的唱腔,现场观众佩服得连连鼓掌。


   
诸如此类的曲艺轶事,高老师讲了很多……观众听得意犹未尽的。他说这只限于天津曲艺的范围,在全国范围也有很多,曲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艺人的作用,我们考证历史、记录过去就是为了将我们的曲艺沿着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把它传承下去。   


   临近公益沙龙尾声,高玉琮老师还回答了几位观众提出的问题,也对当今很多曲艺方面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精彩瞬间



 文/摄影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