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就凭一座戏楼,杨柳青这家老宅竟然敢称“华北第一民宅”?居然还敢叫板博物馆?

就凭一座戏楼,杨柳青这家老宅竟然敢称“华北第一民宅”?居然还敢叫板博物馆?

2023-04-19 23:50:29

雕梁画栋 亭台水榭 钟鸣鼎食

这里号称华北第一的民宅

这里是石家大院“尊美堂”...


一提到杨柳青,许多人就会想到木板年画,想到风筝、剪纸和民间花会,想到丰富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会有人想到,在这里,还有一片历史悠久的老宅,叫“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石家主人石元仕原是山东籍贯富商,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一度财势显赫,闻名遐迩。



石家在天津建有福善堂、正廉堂、天锡堂、尊美堂四处主要宅邸,如今仅存“尊美堂”一处,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石家大院。走入这里,可以还原我们对传统大户人家生活的所有想象。




舞低杨柳楼心月



买票进门,顺着左手边的游览路线,就到了园中的一片小小的花园。对于富贵人家而言,花园是宅子里的标配,也是最有生机的一片区域。



园中铺设的喷泉仍在喷水,在四周积了一大片厚冰。虽然冬天开喷泉不是一件很明智的决定,但纷纷扬扬的水雾落在白色冰层上,却别有一番景致,镜头下仿佛快雪时晴。如果是下雪,这里的景色肯定会更好一些。




歌尽桃花扇底风



穿过花园旁边的一道雕花廊,走入宅子深处,就能到达石家大院的戏楼。这是华北最大的一间民宅戏楼,最多可以容纳 200 人同时听戏。



据说石家主人爱听文戏而不喜欢武戏,因此戏台修得很小,平时只演一些经典的折子戏。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都曾在此献艺。



在戏楼大厅中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百年戏局无非春花秋月,一生梦幻俱是流水行云”。大概是屋主为了劝诫子孙,不要沉迷于戏剧情节当中。



可惜石元仕的子孙还是难逃没落,石氏一族在天津的兴衰荣辱,如果拍成了电视剧,也绝对是十分精彩的一折。



钟鸣鼎食之家



“两代才会穿衣,三代才会吃饭”。看一户人家的殷实与否,不在他们豪宅千倾,家中陈设了多少金银玉器,而在于许多细节和角落。



被一处垂花门下的匾额吸引住了目光,“知足知不足斋”,想出这个斋名的人,一定十分有雅趣石雕是杨柳青的一大特色民俗,这里的门墩、瓦当和墙饰都十分精美。



就像《大宅门》等许多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大户人家人口众多,家大业大。可实际上,几层院落森严,每个人的居住环境都很局促尤其是住在深宅大院里的女性,可能一生都走不出这一方小院子。



对于现代人来讲,这里的居住环境,恐怕远不如高楼大厦来的舒服。



石家大院不仅是一处故居,同样也是杨柳青的民俗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见石氏一家的兴衰,同样也能看到那段时期,天津郊区的众多风俗和掌故。




是民俗博物馆



小编去的时候,这里的展厅全都在开放,有剪纸、泥塑木雕、灯箱画、民俗婚庆、石氏后人、水局等多个展厅。



剪纸


婚庆习俗


市井百态


水局(旧时消防队)



也是历史教科书



门上的石刻是两幅交叉的旗子,旁边的花纹也很欧式,颇有旧时代的特色在一间碑刻展厅里,小编还意外地见到了一幅“在日死亡战俘劳工之墓”的墓碑和拓片,上面记录了约 1500 人的名字。



他们有“屈凤章”这样看上去很有文化的名字,也有“李二丑”这种下里巴人的姓名。也许出身迥异,然而在国家沦陷时,他们的命运却是相同的。去石家大院的这一天,正好是 12 月 13 号,纪念日,看到这幅碑帖时,心情多少有些悲伤。



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讲,石家大院只是一个位置偏僻的小景区。而实际上,这里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慢慢琢磨与观赏的。




也许还是商业街



现在是天津的旅游淡季,石家大院仍在照常开放,而周边的杨柳青步行街两侧却在装修和整顿,路面上一片尘土飞扬。



在石家大院中远远看去,外面的仿古建筑恢弘壮丽,相比之下,石家大院灰色院墙与青瓦,显得灰突突的,却丝毫遮挡不住老宅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商业化,是所有景点都不可避免的。比起来被拆改得面目全非的老城厢,石家大院的保存状况已经很不错,至少建筑主题和内中陈设仍旧维持着原貌。



石家大院

地址:杨柳青镇

交通:市区乘坐公交 175、824 路可直达

门票:27 元 / 人  

建议游览时间:2 个小时


老街角纪实 | 第 一 期

编辑:斧子


-天津微生活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