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哏儿都早点100天】第47天 踏青杨柳青 探寻百搭的迷你素丸子

【哏儿都早点100天】第47天 踏青杨柳青 探寻百搭的迷你素丸子

2023-04-19 23:50:29

我的愿望:哏儿都早点一百天,试试能否不重样儿

我的故事:每周准时开讲


昨晚女排赢的漂亮,面对一次次的质疑,天津女排的姑娘们一次次的用神奇的表现让他们闭嘴,这已经超越超越体育了,这就是一种精神。这就是天津女排。


————原谅我没睡好发神经的分割线——————


记得刚入行时,领导给我安排了个采访任务,探访刚刚立项的国家大剧院项目,事前我查了不少资料,还把天安门周边的地形图誊在了一张纸上,把可能是建设地的点标注在上边。然后,我就踏上了漫漫寻访路,这么说吧,找了一天半,愣是没找着。然后我就郁闷了,这稿子怎么写呢,不能光把资料放上去吧。


有个师兄当时点醒我,说你把寻访的过程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稿子吗,没找到也是新闻啊。我真的是醍醐灌顶一般,很快完成了我的第一篇体验式采访稿件——《寻找国家大剧院》。

今天的早点又是一个朋友提供的,说在杨柳青,人们用一种很小的素丸子放在各种汤里,成为当地名吃,但具体为什么这么吃,有什么故事和讲究,她就不知道了,于是我俩决定,实地探寻一次,兴许能找到答案。


第四十七天 在石家大院MSD后身儿,喝一碗Q版小素丸子汤


杨柳青最有名的是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

而杨柳青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景德至元丰年间(1004年——1085年)因黄河北徙,洪水带来的泥沙淤塞而成大片土地,大清河与子牙和两河冲积形成“三角淀”,东流入海,该地因河流纵横,地近海滨,所以初名“流口”,即众水汇聚入海之意。


其后,北宋军队为了抵御辽,西夏等军队的进攻,又沿着大清河两岸筑起堡垒,植柳,布防,于是该地杨柳遍布,风光宜人,又称“柳口”。


近代盐业发达,天津卫有了八大家,据说好几家把宅子建在了杨柳青,于是形成了众多扎堆的院落,如石家大院,曹家大院,安家大院等,各具特色。解放后这些院子渐渐成了老百姓的大杂院,我那个朋友说她家当年就住在石家大院后边的某院落中,她现在还记得门口的影壁和热闹的老邻居。


现在的杨柳青围绕着石家大院,开始打造综合旅游服务体验区,修缮了一批老院落,新建了大片商业服务体,有点MSD的意思。我上次来石家大院还是十年前吧,只记得门票挺贵,里边很小,人很多。


今天再看,发现真的上档次了,在运河岸边,一个金碧辉煌的杨柳青年画娃娃雕像对面,石家大院依然还是小小的院落,但在它身后,连片的新建仿古式建筑庞大而恢弘。

气派的牌坊,宽阔的商业街,更重要的是将附近的几个修旧如旧的老院子全部包容进来,成了一个很大的能看,能吃,能购物的综合体。

不过也许规划师忘了预留停车场,我和朋友围着这一大片地儿转了半圈,居然没找到停车的地儿,最后只得停在了一片还没开门的门脸前。


朋友介绍的早点部店名文明,听这名字就特别有年代感,据说在当地还是挺有名的,商业街上租的这个门脸从外边看还挺富丽堂皇的,进去才知道依然亲民。

店里边食客不少,价目表乍一看起来跟市里的也差不多,但也有一些市里没有的,比如素丸子,榨菜汤,豆腐汤之类的了,“建议你尝尝素丸子汤”,朋友说,另外,我对拐头烧饼也挺感兴趣,但一扫听,原来是烧饼里边夹拐头火腿,于是果断放弃了。

操作间热气腾腾,一拉溜好多小锅,要了一碗素丸子鸡蛋汤,要了两个牛肉烧饼。

在等待的功夫,我发现了传说中的小素丸子,就在取餐窗口边,每上一碗汤,师傅就从这个小盒子里抓一把素丸子扔进汤里。敢情不是光素丸子汤放素丸子啊,敢情是百搭啊,敢情什么都能兼容啊。

收钱的姐姐跟我说素丸子是拿旱萝卜做的,“再加点盐”。我心说这不是跟市里的一样吗?但为什么做得这么小呢,“这我就不知道了”,姐姐说。我说您这店开了多久了,“十几年了吧”,姐姐有点儿不耐烦。我一看赶紧端汤走吧,临走,我不甘心又凿吧一句,“您今年多大啦?是不是打小儿就这么吃啊?”再看姐姐,好么眼眉都快网起来了,得!怨我,我喝汤去。

仔细端详这碗汤,除了漂着一些素丸子,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朋友说“你别光拍照片了,这个趁着热,趁着脆赶紧喝。”

于是我盛起一勺汤,连小素丸子一块儿含在嘴里,汤确实没什么出奇,就是规规矩矩的鸡蛋汤,但小素丸子挺有意思,脆脆的,咬起来咯吱咯吱的,而且一股旱萝卜味,混在鸡蛋的香气中口感一下子就饱满起来,而且因为素丸子是咸的,鸡蛋汤的味道也不再单一,多了一些鲜味。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它能成为杨柳青本地名吃的原因了吧,确实增色不少,而且味道多了些奇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只体现在口感上,但确实挺新奇的。


他家的烧饼也挺有特色,有点儿像烤饼,发面的,两面烙,色泽金黄,还有股五香面的香气,就着牛肉挺解饱。

吃完早点,我意犹未尽,朋友说你可以单买些小素丸子,回家做汤做菜都可以翘一点儿,“白嘴儿吃也行”于是我臊眉耷眼的又去跟姐姐搭个了,姐姐依然没好脸,顺手抓了两大把,“10块钱”。

吃的暖暖的,我和朋友开始在附近溜达,在石家大院后身,有个安家大院,曾经是富商的宅邸,现在被一个女老板买了下来,修缮后开发成私人博物馆,这里据说比石家大院还老,管理员还挺热情,带我们边看边讲解,说这里之前成了大杂院,后来返修可费了劲了,最新奇的是正房的地下居然发现了一个秘密的金库,非常隐秘,住了几十年的房客居然都没有发现。当然,里边已经没有钱了。


贼心不死的我又和管理员聊起素丸子,她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吃法,反正她打小就知道,问她妈妈,他妈说打小也这么吃。

话题就此终止,虽然是一次没有答案的寻访,但我毕竟吃到了一种新奇的早点,也算不虚此行,也许,有读者能告诉我原因,也许,不知啥时候的将来,我能继续来这里寻访,但愿能得到答案。我保证,到时我一定告诉大家。


继续无耻求打赏(请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另外,赞赏码无法知道打赏者信息,请备注留言,谢谢!!)



往期导读:

【哏儿都早点100天】第46天 菜煎饼 躲进小楼的山东名吃

【哏儿都早点100天】第45天 杨村大饼羊杂+羊汤,我们不一样

【哏儿都早点100天】第44天 烧饼样的蛤蟆吐蜜,瞧把你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