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乖不过三秒”哦!
上古天真 ▍2017十·一游记系列
日行三万步·天津·篇五
Finding my secret garden
早晨4:00就起床并且一整天都忙活着没睡觉的我已然累趴。好在这趟车还买到了卧铺,上了车二话不说,我爬上床铺倒头就睡,从晚上9:00到早上4:00,一夜无梦。
我是自己把自己叫醒的,想想第一天出发的时候,我还因为睡过头而差点误了车,真是难得。简单洗漱、收拾东西,不一会儿车就放慢了速度,报站、刹车、摇晃、停站、下车,天津到了。
天津火车站
本来是要直接去住宿处的。我们沿着选好的出站口方向走,走着走着我突然意识到,不对啊,要是住的地方没房间的话岂不是白跑一趟,况且要是那周围又远又没地儿旅游,就更亏了。L也一下子反应过来,立马给店里打了电话询问之前预定的2间房子的情况,接电话的姑娘回应,目前确是不能入住。谢天谢地,机智了一把节省了好多时间和精力。于是我们一边往前走一边商量接下来的计划。拿出手机地图,我们决定去附近的世纪钟广场。但一导航就傻眼了,从相反的出站口15min就能到,这个出站口要近40min的时间。略略估计了下,要是返回时间更长,就这样吧,反正是逛,逛就逛呗!
世纪钟—津湾广场
出了站,终于看到了天空。此时是清晨五点多的天津,天色暗沉沉地,蒙蒙有些发亮。街对面的楼看着隐隐有些欧式风格,捎带着些风雨洗刷过的痕迹;脚底下人行道上的砖,应该是已经铺了好多年,曾经有无数形形色色的人在上面走过,有的地方都已经凹凸不平;我身旁路过的商铺,店面装饰各有特点,或古朴、或精致、或大气。整条街静悄悄的,仿佛建筑和人一般,都还在沉睡中。我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有着说不出的舒展和惬意。偶尔路过一家已经开门的店,一声“欢迎光临”引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机智的店主将感应器放在门外。这时街对面一家店前走过一个遛狗的人,引来店主人养的好几条大狗一阵吠叫,打破这宁静。不远处的立交桥桥墩上,攀爬着一层密密的爬山虎。可能是因为这如昔日一般充满生命力的爬山虎的存在,眼前的桥与我印象当中几年前的桥一般无二,仿佛它未曾经历过这几年的时光一样。
沿着路直走到尽头,我们意外发现有卖早点的小摊。这一路走来,身上的书包沉甸甸的,肚子里空空如也,肩膀疼痛,步履沉重,能量告急,这早点摊无疑是救命的。我们赶紧上前买了两个里脊夹馍和两杯豆浆。因为那只是小推车上的早点摊,随走随停,周围也没有专供人坐的凳子,于是L给就找了两个小马扎。我们将手里的东西放下,背上的书包放在腿上抱着,就吃起了早点。里脊夹馍真的好吃,一杯豆浆下肚真是舒服,吃完之后,心满意足起身,重新背起行囊,身上充满了能量,也不觉那么辛苦了。
转过身,发现一只小狗子在不远处坐着,眼睛定定地瞅着我们。它见我们起身要离开,竟走上前来。看着它水灵灵的眼睛,我就知道它是想要点儿吃的。可是,小狗子呀,我们吃得渣都不剩了呀。
剩下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沿途眺望到不远处一片砖红色建筑区,那颜色和建筑风格夺人眼球,远远地我就拍了张照,下意识觉得那就是世纪钟广场了。
我以为的世纪钟广场
走了不久,我们就看到了火车站正门,偌大的“天津站”三个字,让人远远就看的清清楚楚,天津站的广场上还用花草修剪出一个全运会吉祥物“津娃”,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看着就想笑。想想从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开始,之后不管是春晚的吉祥物还是运动会的吉祥物,似乎都走起了这种年画风格。看着天津站,我一阵唏嘘感叹,所以我们这一路走了这么远,绕的就是这大半个天津站了!可是转念一想,要是没有这一绕,怎么能吃到好吃的里脊夹馍呢,估计这会儿还在饿肚子吧。
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世纪钟,我们也没跟导航证实就认定是了,因为那么大一个钟型建筑座落在那儿,十分标志和醒目。仔细观察,圆形钟面儿上还镶铸着十二星座的图形和符号。
一眼就能认出来的世纪钟
和世纪钟合了影也没有近身去看,就过了桥去了河对面的砖红色建筑区,那里是一水儿的砖红色小洋楼,小洋楼修得整齐别致,每层楼的窗台上还齐齐种着小花小草,煞是可爱。我们朝里走,在一处十字路口却发现写着“津湾广场”的大石板,这时才知道这里并不是世纪钟广场了。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走到了我想来的地方。
津湾广场
身负行李走了许久的我们已经十分累了,更何况我只是背个我的小红书包,而L不仅背着书包,还手提一袋儿这几天来四处买来的吃的,沉甸甸的。我们所走的津湾广场的那条路上停靠着十分多的小黄车,L提议不如我和他骑两辆小黄车去转,还能将行李放在车兜里。因为我骑车的技术也就只能在没人没车的大道上用用了,有人有车的地儿就不敢再用。但L觉得我要接着走路太累,鼓励我半天,我始终不肯。于是他就将我的书包和他手里的袋子放在前面的车框子里,将自行车骑成与我步行一个速度的。
ofo小黄车
海河风情线—意大利风情区
身上没有了负重,我一身轻松,心情也变得格外好,骑自行车的L也看起来轻松了许多。我们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商量着下一个目的地,一研究地图,好了,就去意大利风情区吧。
沿路的风景十分美,因为一部分路线正好与海河风情线重合。我本来是被栏杆隔在外面的,那栏杆也不高,就有我人的一半高。但我十分羡慕那些栏杆里近河边的人,于是我跟L说了一声之后,便翻栏而入。L发现这里面有停放的小黄车,十分睿智地判断前方一定有入口,就跟我约好了他骑车先走,待会儿在前面骑进来。
海河对岸的津湾广场
海河波光粼粼、缓缓流动,河水蓝盈盈地,十分清澈干净。河边上,有人遛着狗,悠闲散步;有人穿着短袖衬衫,健身跑步;还有大清早就过来垂钓的老人,有的老人甚至直接撒网从中捕鱼,旁边的桶里就是他们的战果。隔着海河,对面就是刚刚走过的津湾广场。
我沿着河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边等L。不久L果然骑车进来了。我坐在河边上拍了张照片,一阵风将海河的味道吹过来,有着淡淡的腥咸和清爽。沿着海河风情线走了一会儿,最终,我们的路线与海河风情线相分离,于是就告别了这条美丽的风情线。
蜜汁自信的水肿大脸照
第二次来意大利风情区了,上次来时似乎也是一个十一国庆节。印象当中,意大利风情区里是卖各种各样东西的商铺,东西卖得千奇百怪,人也格外多,地方也挺大。而这次再来,我都要怀疑自己来的是一个假的意大利风情区了。
我们到时是8点多,风情区里的商铺居然都没有开门,来的游客也十分少,倒是有两、三个大型旅游团带着一大群人一边解说一边游玩,乌泱泱地一来一大群,一走一大片。好的是,我也足以能在没有人群背景下好好地拍两张照片啦。
好好拍两张之一
好好拍两张之二
从地图上看,整个风情区有两条街穿过。但我感觉好似缩了水,没怎么走就将它转了个遍。L说可能是这次人少并且店铺也都没开门,没多少可看的,我们这么走马观花式地走,所以就很快吧。嗯,也只能这么解释啦!
美丽的意式雕塑
瓷房子—古文化街—五大道
等我们到瓷房子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起床了。门前排了很长的队,从入口排到出口。队伍也不知是两排还是三排,十分拥挤。从瓷房子的镂空铁门看进去,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人。我有点儿搞不清楚排队的人是在买票还是检票,就去询问入口处的警卫。警卫指着出口的方向跟我说,在那边买票,我们去出口没能找着,于是又询问了出口处的警卫,他指着入口处对我们说,在那儿买票。……好的,你们赢了。不得已我们又询问了排队买票的人群,于是才知道这队排过去买票和检票一顺儿走。
度娘版瓷房子
吾辈视觉
据“度娘”,瓷房子是用多件古董瓷器装饰而成的法式洋楼,被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由它的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而成,张连志本人也是一位古瓷艺术家。一共四层的小洋楼,再加一个院子,门票50元/人。瓷房子的外形本身就别致,再加上这古瓷碎片的装饰,整个建筑更是耀眼夺目。走进瓷房子内部,墙壁上有许多用碎瓷片儿贴成的各种各样的字和画,房子的楼梯是经典的旋转楼梯,每层上去之后风格和格局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墙上的字和画不同了。人很多,大家一个个紧紧挨着,节奏一致,缓缓移动,四层很快走完。
随手一拍
我是快要下楼时才注意到最顶层旋转楼梯正上方的灯饰的,一开始觉得它像是盘根错节的藤蔓,后来拍了两张照片才注意到那灯饰竟然是人首蛇身的形象,怕是西方传说里的某个神话人物,且这蛇身的存在不止一个头,而是三个头。这灯饰整体则是由两条三个头的“人首蛇身”盘绕交缠而成。在《山海经》里有讲,上古时候的两个神——伏羲和女娲,就是人首蛇身的存在。不知道为什么是人首蛇身,只是这种有且只有一个人头和蛇身相拼接的形象,已尚且让我觉得无端端增加了上古之神的神秘感和怪异感,这三个头的不知道到底是神还是怪物。看着那灯饰六头相对的样子和那盘绕交缠的蛇身,再想想设计者本人和他旷世卓绝的行为,竟有种说不出的诡异感。等我将目光从灯饰转移,再看那有些昏暗的光线下猩红色墙壁上用瓷片拼的人一般大的公鸡和占据半面墙的龙时,心里有些压抑。“快走吧”,我对L说,“我们出去吧。”出了房子来到院子,阳光明亮耀眼地照着,瓷房子因瓷片反射阳光的原因,显得十分华丽。但我再看着时,却觉着这房子笼罩着一股森森寒意,连热闹的人群都无法冲破。
L的拍照渣技术
出了瓷房子,导航出了问题,我们绕着这片区域转了一个圈。要去的地方是古文化商业街,此时已经快11点的样子,就要到到饭点儿了,肚子也有点饿,我们沿路居然发现了狗不理包子总店。店门旁的一群小黄车,快要把店门前的路盘踞了。
我们将小黄车停在车群里就进了店。天津有很多家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店,据说有的并非正品原宗的店,我们遇到的这家也不知是真是假,但那价格是指戳人心的。一笼8个小巧的包子,要价80。但因为太有名,不吃怕会遗憾,于是就买了一笼,开了开眼界,尝了尝鲜。说实话,味道很一般,经历很难忘,钱包也很肉疼。
吃包子吗
吃完了包子,走了好长一阵子,才终于到了古文化街。据说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专为外来游客准备的街,比如天津的古文化街。街道人山人海,小黄车是进不去了,于是我们拿着行李,在“人从众”中迎难而上。正好也是饭点儿,一路就开启了逛、吃、挤的模式。尝了一些看着排队人很多的小吃,样子吸引人,味道很一般,当然也有些小贵,果然是游客小吃。不只吃的东西,街上的其它东西也要比一般贵一些,果然是游客一条街。
这条街人很多,而且有些长,再加上身上的负重,当我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的时候,脚腕子和脚板子都十分疼,可就算这样,我还拉着L为了一家门口排了很多人的神农炕小土豆折返回来,只可惜人送上了门,小土豆却卖脱销了。店里正派人去买材料,可我看着这么多人不知道买材料的人要挪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就放弃了。
当然,除了吃的不好吃,除了东西贵,不得不说,这条古文化街卖的小吃和物件有些还是独具天津特色的,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感受到些什么。
逛完这条街,我已经脚疼地不想走,时间到了中午,于是坐了公交到住宿处休息。一觉睡醒,下午三点半,手机已经充满电,一身乏气消解,沉重的行李也不用再随身携带,收拾一下,我们便轻装上阵,去了五大道。
本来出发就已经4点多了,再加上路上有点儿堵车,一个半小时左右我们才到。天津的天还是黑的早,五点半左右的样子太阳差不多就落山了,没走两步路,天色就暗沉下来。又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买了小宝栗子、榴莲泡芙,又吃了一顿呷哺,就去了五大道文化旅游区。
此时,天完全黑下来,路灯都被点亮,我们沿着一条街道一直往前走。一路上人十分少,走了许久才看到一两个行人或遛着狗,或在路灯下打着电话。因着人少,显得这晚上9点多的五大道十分静谧。我们一路欣赏着被路灯和建筑装饰灯照亮的外国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似乎都无人居住一般的安静,建筑的围墙、楼层上密布着的爬山虎给它们增添了一丝生气,不同的建筑都带着些不同的风格。我格外喜欢在这静谧的街道上行走,也十分喜欢欣赏这些优雅别致的建筑,有种说不出的闲适和舒展。
我很想再多走些路,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去北京的票已经提前备好,明天收拾整顿一番就要去坐车。回去的路上,翻看手机发现今天竟走了三万步。我说:“要不是小黄车,我们根本走不了这么多的路哦。”L对我一笑,说:“是啊,小黄车,带你飞!”哈哈。
日行三万步
E n d
我们的天津之行就到此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这一天也足以让我发现我喜欢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建设得比较开阔,建筑之间不显拥挤,绿植分布丰富,我喜欢。这里有很多楼层低,环境安静,适宜居住的居民小区,我喜欢。这里的楼都或多或少带着点儿洋楼的风格和元素,看着精巧、别致,我喜欢。沿路看到的带着院子的两三层的小洋楼,我喜欢。街道旁密布的、绿油油的、随处可见的爬山虎,我喜欢。稍带腥咸、清爽的海河的风,我喜欢。在这里我少有看到十足的美女,但见到的大多数姑娘都皮肤白皙、透着股子灵气,我喜欢。可能因为这里座落着两所全国知名大学,年轻人很多,看着充满朝气和活力,我喜欢。那不急不慌散步、遛狗、跑步、跳广场舞的节奏,我喜欢。在我感觉,它就像一副色彩斑斓的油画、一支手风琴奏出的悠扬旋律、一位举止从容、穿着雅致礼服的美人。虽然只有一天时间,我也没有看到它其他层面的东西,或许要是去一家茶馆听一场说书,恐怕又会有一些不同的、别样的新感触。
我心下惊异,为何来了两三次,之前都没有产生如此喜爱的感受,但我总归是发现了它的美,并在美中沉沦。但我毕竟只是个过客,今后如若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跟你告别了,天津。
记录之后,
与君分享。
by.上古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