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几个爱书人的世外桃源
【书店】
蚂蚁与海洋:85后文艺男坚守的小书店
地址:诚基中心第五大道商业街二楼2142
蚂蚁与海洋书店并不好找,店太小还藏着浩如烟海的诚基中心里。店里的所有布置都是店主李岛岛手工做的。屋子没吊顶,用一张棉线网子做了屋顶;店招是他用松木板裁好写上去的字;墙上的画是自己手绘的。在门口的广告牌上,李岛岛认真地写上本店经营图书的范围:严肃文学、回忆录、书信日记、诺贝尔文学……值得一提的是,书店里的手作诗集和书店小报很创意。
荒岛书店 藏在南大西南村的喵书店
地址:南开大学西南村7-2-106室
已经在南开大学西南村开办5年的荒岛书店,在大学生圈子里早就小有名气。不少读者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特意跑来感受一下。它是西南村7号楼一楼的单元房子改装的,只有40平方米。狭窄的空间里,整齐排列着数千册书,其中大多是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社科类书籍,有一排留给了《万象》这类的文学杂志,一些冷门的书籍也能在这里找到位置。猫咪王子是这里的原住岛民。它每天的工作就是趴在窗边,睡觉、张望、思考人生……无论你怎么逗他,它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高冷样。
春雨艺术书店 有个很懂画的书店老板
地址:地纬路17号底商书画一条街美院后门
专栏作家任知经常要收集日本画作的信息,他常去一家叫春雨艺术的书店淘一些日本画册,于是与书店老板杨松隆成了朋友。杨松隆的朋友圈很有意思,艺术家、美院教授、作家,甚至还有美中的学生……山西大同人杨松隆不是学美术出身,身上还有点晋商的影子。他很会找机会,误打误撞在美院附近开了家美术书店,。在不大的小书店里,杨松隆隔出来一块空间,可以喝茶和赏画。因为业界人士经常光顾,美院的学生也会把自己的画作放在这个小展室里等待机会。
阿秋二手书店 淘书的乐趣
地址:古文化街文化小城D-112号
满满当当的简易书架,层层叠叠摞到“高危”的书堆,书香中略夹霉味的气息,这是二手书店的气息。天津有个很大的二手书市场。每到周末,古文化街会有很多书友来淘书,可以看到不少津门作家的身影。阿秋书店是老牌二手书店了,以前在三宫,现在古文化街。沙丁鱼小姐曾经在这淘到过一本《天津老漫画二百年》市面很少见,还是十成新。有时候,淘旧书的乐趣更胜于买新书。
天泽书店 老牌本土的特色实体书店
地址:士英路与霞光道交口翠泉别墅内
这里被称作真正适合读书人的地方。店主曾经在体北经营席殊书屋,之后做天泽书店,可见店主是位爱书人。天泽书店是一层为图书区,仍以传统售卖的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二层为会员阅读空间,读者闲暇时可捧杯咖啡坐在沙发上读书、晒太阳;三层为会员活动区,主要用于定期举办主题观影活动和沙龙读书会。
今风书局 穿越80年代的老书局
地址:苏州道19号
图书大厦旁边的今风书局有些年头了。古旧的大门还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的风格,用力拉开就会咯吱作响。书店里散着一股古早新华书店的纸书味道。书店布局简单,没有咖啡、没有设计品,只有书。书籍以历史书、字帖、老照片为主。墙上贴“不许打电话、不许聊天”的字样。
蔷之屏书店
地址:原来在育梁路8号
这是一家很有历史的书店,翻出老板李蔷的帖子,这书店大概有20多年了。最近在天津春季书展上,看到它的名字,才从想起这家书店。蔷之屏以前在市委党校的旁边,小小的一间,是传统书店的格局。书籍以文学书为主,记得那时候新闻传记类图书特别多。沙丁鱼小姐并不确定这家书店的位置,将在今后的文章中更新出来。
学海书店
地址:同安道同安新里10-15号(近卫津路)
天津几家老牌特色书店之一。很多人回忆说,一放学就会到这里买《当代歌坛》,此言一出必暴露年龄。这家小店书全,但是地方太窄,转个身都费劲。卖的多是流行文学书籍,价格一般是八五折吧。还有个特色是卖生日报纸。现在网购大行其道,老板坚持下来值得鼓励。
跨界书店:大家都说环境很好
地址:华苑产业园区开华道20号智慧山
这家书店成为很多书迷的新宠,虽然地处比较偏远的华苑产业园区,但紧邻着不少文化单位。环境好是大家的一致评论,进口杂志多是这里的特点,天津创客空间也经常在这里举办技术公开课。
天堂时光旅行书店 背包客集聚地
地址:河北路263号二楼,顾维钧故居隔壁
藏在五大道老房子里的一家小书店。店主是位旅行家,曾经开车自驾走遍了中国。店内有一面墙放满了店主和驴友去西藏拍回来的明信片,是为了西藏的小学募捐的。书店里宝贝很多,书架上就摆着店主从珠峰捡回来的海螺化石!这里地方不大,但是要想在五大道的小洋楼发发呆,足够了。
悦读家 书+杂货+咖啡馆
地址:白堤路美湖里7号楼底商
悦读家确实算是个“文艺范儿”比较足的店。喝着咖啡看着书,如果你下午3点多到这里,恐怕就很难找到位子。阅读区提供咖啡和甜品,杂货区不许拍照。《悦食中国》这样的不太好卖生活杂志在这里可以找到。
猫的天空之城 文艺星人都知道
地址:大悦城北区2楼2F-48号
在大悦城里文艺概念书店。说是书店,其实咖啡馆和杂货店的感觉更浓。来这里坐会儿,可以装做一个安静的文艺青年,满货架的小设计品也值得去看一看。
牛子牛书馆 购物中心里的书店
地址:银河国际购物中心5楼
银河广场里高大上的书店,里面还有很多漂亮的摆件,书不打折,不能拍照。比起猫空的服务,显得有点高冷。书是大众化的那种,也算是符合购物中心的定位了。
【公园书院】
问津书院 探索天津文脉秘密的最佳空间
地址:四马路158号 微信公众号:问津书院
外地人总要在相声园子感受天津城市文化的魅力,而问津书院绝对可以天津青年探索本地文脉的最佳场所。推门进入书院,这里有点像北京798里面的创意空间,设计简洁的咖啡吧和中式条案,形成古今穿越的空间感。当代历史学家来新夏书写的“问津书院”匾额下,摆列的几幅照片记录着这里的变迁。在天津历史上曾经有一座问津书院,并且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天津志书记载,问津书院在城内鼓楼南,是清代天津比较有影响的书院,其校长还是李鸿章的老师。如今,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这里都举办问津讲座。大龙邮票的诞生、武清杜氏家族、宝坻诗人王煐……每个话题都紧扣本地文化。问津书院里还有个神秘的藏书楼,藏有本土文献书籍和名家著作。藏书楼的室内布局由日本设计大师黑川雅之设计,红黑色系使得整个阅读环境跳跃而冷静。
北宁公园 大雅堂寻古帖碑拓
地址:北宁公园内
在河北区长大的孩子对北宁公园都不陌生,里面的大雅堂曾经是不少小孩儿骑着狮子照相的地方。大雅堂很有来历,始建于1931年。“大雅”取自于《诗经》有“登大雅之堂”之意。 书房里保留了原始木制结构,木制的雕花门窗、屏风以及落地宫灯,都充分地散发着中国古典气息。这里藏书2000余册,以书画艺术为主题。
曹家花园 私家花园里的日新堂
地址:河北区五马路二五四医院旁
二五四医院旁边有个挺美的私家花园,原是曹锟的旧宅。日新堂就在一进门的假山之后,这里也是个幽静的城市书吧。日新堂的房子很高,屋顶处挂着6个古旧的匾额,书屋里的阿姨说这是当年人家送给曹锟的,很多字都模糊了,只能看到“武魁”两个字。书屋里的书都可以免费阅读,图书大多是些畅销书,还有一栏是知青丛书,还有专门的盲文书。
西沽公园 育心书院的国学堂
地点:西沽公园黄叶村内
西沽公园一隅,有个小小的院落是育心书院。隔周的周六上午,80后妈妈沈静娟组织孩子们一起诵经读诗,学习国学。这个安静的小院子里,也经常举办插花课。当阳光洒进院落,赏花、读书,是都市人难寻的好空间。
人民公园 津城书吧公益讲堂
地点:人民公园内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最喜欢到人民公园来赏海棠。每年清明前后,必来津赏海棠。如今的海棠林在人民公园儿童游乐区附近,成排的海棠树依然生长。人民公园的书院就在海棠园子的前面。这里除了读书,也作为天津市硬笔书法协会文化教育活动基地,经常会有文化公益讲座。
【读书会】
溜达书吧 微信公众号:溜达书吧
这是一个“个人公众号”,并不隶属于任何机构,溜达在这里和每一位朋友分享读书的乐趣。所以这里发出的每一条信息,都是能够感动溜达的文字,绝不是为了工作在交任务的不走心编辑。溜达是个认真而美丽的姑娘,自从加了她的订阅号,每天都能听到她美美的60秒语音和推荐的新书,美好的一天从读书开始啦。
北大悦读会 微信公众号:北大悦读会
背靠北京大学,北大悦读会经常举办高品质的讲座。王蒙谈俄罗斯、张建云讲论语……目前已经有了数万粉丝,500人的阅读交流群。
念念不忘阅读会 活动地点:洛芙拾朴咖啡馆
2013年2月创办于天津的同城阅读组织,不设门槛、不贴标签是它的特点。大家在一起只读书,不讲解。创办者李庆治,新浪微博:守望三岔河口,撰稿人,19岁开始长期为《天津教育报》撰稿,辟有“网络经典”专栏,微剧本内行·外行》获纪念曹禺百年微剧本大赛三等奖。
蕾蕾聚乐部 微信公众号:蕾蕾聚乐部
这个读书会已经举办了3年,书友会总舵主蕾蕾是个爱看书的女孩。2012年3月成立以来,书友会从十几个人发展了现在的50多人,阅读主题也越来越丰富。美食主题、旅行主题、悬疑小说主题都是青年读者最为热衷的活动。在蕾蕾读书会中,还有个小小的图书馆,书友们贡献的191本图书,通过网络借阅的形式,也成为书友交流的一个渠道。
滨海读心阅读会 微信公众号:滨海读心书友会
2009年2月27日倡议创立,以爱读书、爱学习者为主要群体,并以爱读的书目类型和学习兴趣爱好分别分为不同小组,自愿结成的互助型纯公益性社会组织。分为读书会和英语角两个学习团体。读书会以阅读中文著作为主,做有针对性的评论探究及心得分享。英语角围绕英文著作的原作进行阅读,对经典段落和对话进行分享,在拓宽外文阅读面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天空桥读书会 地址:南开区西南角天佑城如意大厦一号楼3816室
读书会分为国学经典读书会,心理学读书会,智慧启发课程,生活中的心理学。让我们从读书分享开始,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部分材料来自《假日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