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门推荐>喜迎十九大|天津多措并举助推文化惠民工程 奏响文化繁荣交响曲

喜迎十九大|天津多措并举助推文化惠民工程 奏响文化繁荣交响曲

2023-04-19 23:50:29

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十八大以来,天津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通过建设设施一流的文化场所、支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等途径,多措并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将文化的影响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文化惠民的行动辐射津沽大地上的每一位普通群众,一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交响曲正在渤海之滨奏响。

扶智育人

从“文化贫瘠地”孕育“智慧花”

清晨,周明发将农家书屋的大门打开没一会儿,一个身着粉红色裙子肤色黝黑的女孩就走了进来,紧接着村头的张大娘、李阿姨,小小的农家书屋陆续挤满了村民。周明发回忆:“农家书屋开始做的时候,并不像现在这般热闹,开始只有村里的娃娃来看,久了大人们也来了。”

鲁庄村农家书屋

鲁庄村农家书屋内孩子们在挑选书籍

  鲁庄村位于天津宁河区,距离区中心也有30公里远,是天津定点帮扶困难村。工作组另一名成员马闯说,因为村里没有小学,想要满足村民的求知欲,所以工作组筹建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采用外借、阅览室观看等方式,打造了一个农家简配版“图书馆”,将书籍带到村头,让农民也能看上书。田间地头只有读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周明发发现村里的人群集中在学龄儿童和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打造农家书屋可以丰富村民眼界,对于那些不识字的村民也需要在农闲时组织起来。周明发和同事一商量,把广场舞带到了困难村。农闲时候,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娘大姐都一起舞动起来,配合着定时的文艺表演,让村民乐在其中,提升村民的生活满足感获得感,让生活每天多姿多彩,将文化潜移默化地一点点渗透。像这样的农家书屋天津市有359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38个。天津力求打通农村文化硬件壁垒,让书屋满足农民求知欲。工作组组长田健说:“文化建设不只是简简单单捐书,开阅读室这样的小事,结合农村现状需要帮扶农民开拓眼界,提高精神文明,帮扶启蒙中国梦。扶智与扶志结合,从根本上打赢扶贫攻坚战。”

  以人为本

  重磅打造一流文化设施

  天津素有曲艺之乡之称,据天津演艺网陈伟介绍,天津有国有院团11家,包括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剧院、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天津评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天津交响乐团、天津市曲艺院团、天津市杂技团、天津市儿童艺术剧院、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等,演出场所共计50余家。天津大剧院、中华大剧院、中国大戏院、海河剧院等已经成为天津市民喜闻乐道的重点文娱场所。新建的文娱场所也在逐渐打通天津文化长廊。今天十月,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滨海文化中心总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设有图书馆、探索馆、演艺中心、美术馆、市民活动中心等五个馆所,其中新建的“滨海之眼”图书馆尤为突出,为了满足更多读者需求,图书馆内设有盲文阅读区、老人借阅室、儿童画册室等多种特色阅读室,同时为行走不便人士设有借书到家等人性化服务。滨海新区文化中心落成后,天津各区实现了区区有文化中心,据统计天津区级图书馆26个,区级文化馆18个。天津用坚实的硬件率先让文化活动能落地,从而保障市民文化需求。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处处长贺淑荣说:“从十八大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公益性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同时也有新的文化设施的建设,像综合性文化体滨海文化中心。这些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可以便捷百姓的文化生活,满足不同层面的人群需求。”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给退休老人一个休闲之所,也给老年人一个展示的舞台。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文化馆就是一个特殊的文娱场所,只要有演出几乎场场满座。创作部主任孙骥说:“塘沽文化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演出不仅有评戏还有免费的电影。我们开始年初目标是150场,现在已经演出了200余场。基本上是月月有系列,天天有演出。演出的团体主要集中在普通兴趣爱好者,有退休在家的评戏票友,也有儿童诗朗诵,甚至邀请过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前来演出。”陈大爷说:“我总过来,有些是社区的演出还真不错,感觉很好,看完后心情很好。”市民刘女士说:“来这看演出让我们回忆了原来的时代,重温了传统的戏曲,给我们生活充实了,来看特别开心,像我们这些在家没事做的,来这里丰富了生活。”

  乐成人美

  丰富多样文化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市民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才是值得持续推广扩大的。“文化惠民季活动”正是这样一个市民参与度高,文化活动丰富的系列活动。2015年,天津组织了国有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文化示范基地和民营文化企业等上百家单位参与,推出了涵盖了演艺、影视、图书出版、艺术品鉴赏等9大板块,共471个项目,吸引了300余万人次参与。2016年,第二届“文化惠民季活动”推出了269个文化惠民活动项目,组织380场惠民演出,放映公益电影616场,评选出30个“百姓最喜爱的文化惠民项目”和10个“创新品牌项目”,在天津市掀起了感知文化、享受文化、共建文化的热潮,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今年的系列活动沿袭前两届优势活动邀请名家剧团、汇聚原创精品向大众带来精彩纷呈的艺术演出。

  城市里面文化惠民工程搭建得热热闹闹,乡村邻里文化惠民工程更要注重高效。今年上半年开始,2017 “农民点戏戏进农家”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天津农家。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农民点戏戏进农家”活动预计走进167个街镇,推出167场精彩演出。“菜单”剧目册剧目总数从原先的100台增加到143台,在原先本市11家专业艺术院团加盟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两个专业文艺团体。

  面对涉农区的孤老院、福利院等一些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精心策划了献温暖、送爱心慰问演出,把好戏送上,让他们足不出户也可以感受文化惠民。同时还要慰问探访老红军、老八路,把党建活动与送戏下乡活动有机结合。整体活动开展的同时,在“七一”“八一”“十一”等几个重要节假日安排演出,让农民群众既欢度节日,又能欣赏高水平的专业演出。

  补贴到“人”

  小小“文惠卡”撬动文化大市场

  文化场馆多了,文化内涵也开始丰富起来。据统计,2017年10月天津仅文惠卡合作的就有213场演出,81台剧目,其中包含话剧、儿童剧、音乐歌舞、国粹京剧、地方戏剧、曲艺杂技等。至于天津特色相声表演则是根据各自茶馆,几乎天天有场。天津演艺网陈伟说,自文惠卡开办以来,2015年天津文惠卡合作单位演出1300场,2016年1400场,今年预计达到2500场。不仅演出场次在不断增加,上座率也有提升,2016年演出上座率达到88%。

  天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归根还是抓住了惠民亲民。天津国有文艺院团演出平均票价56.16元,补贴后市民实际每张票支出11.23元,再按门票8折计算,市民观看一场演出实际支出8.98元,极大激发了群众观看演出的热情。自2015年至今,市财政累计投入1亿970万元,发售文化惠民卡13.5万张。截止2017年年初,累计推出惠民演出2700场,平均每天4.5场演出,惠民达110万人次。在全国首创的“变补贴院团为补贴市民”的政府文化惠民模式,、、社会各界的点赞,全国多个省市来津学习考察。

  文惠卡促进了市民观看热情也带动了院团的长青。观众多了,引进的曲艺样式也开始不断增加,天津大剧院引进《弗兰肯斯坦》《2666》《大宅门》等多种品质剧目引起周边城市市民前来观看赏鉴。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孟冰说,天津是曹禺先生的故居,蕴含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甚至有个说法,不在天津上演就不能成为好戏。

  五年来,天津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城市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保障了文化传播效果,优良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天津多文化荟萃一堂,创新的文惠卡新模式吸引了其他城市学习效仿。天津贴近百姓生活,实惠补贴,让文化可以在这片土壤里吸取营养,从而迸发多文化向天津不断流入。天津用实际行动文化惠民,促进建设文化长廊,打造智慧型文化城市。



天津人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的展示品台。